成外高三學生裘釋凱在決賽中擔任“公司總裁”
“競標”任務
25小時內以極限設計的方式,在水星熔巖管中完成一個可容納250人施工的采礦基地設計
“中標”方案
考慮到水星熔巖管的空間有限,創(chuàng)新地采用了模塊化的功能設計,使工人們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自由選擇功能模塊,組合自己的居住戶型。除了采礦基地設計方案,還為“甲方”做了商業(yè)企劃書
在水星軌道上規(guī)劃一座1.4萬人居住的太空城市;在水星熔巖管中完成一個可容納250人施工的采礦基地設計。這分別是今年國際太空城市設計大賽中國區(qū)初賽和決賽的題目。
在“十一”期間舉行的決賽中,由成都外國語學校、北京十一學校、杭州第二中學、余姚中學和山東省實驗中學組成的Rockdonnell“公司”摘得了本次大賽的冠軍。其中,成都外國語學校、北京十一學校和杭州第二中學將代表中國,參加明年1月底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亞洲區(qū)半決賽,爭奪前往美國肯尼迪宇航中心參加國際總決賽的入場券。此外,首次參加此項賽事的成外,另一支參賽隊伍在決賽中也取得了中國區(qū)亞軍的好成績。
冠軍 設計
不僅要創(chuàng)新 還要具備“商業(yè)頭腦”
今年國際太空城市設計大賽中國區(qū)決賽的題目要求是:在25小時內以極限設計的方式,在水星熔巖管中完成一個可容納250人施工的采礦基地設計。按照比賽規(guī)則,在決賽(現(xiàn)場賽)階段,獲得參賽資格的隊伍要通過抽簽的形式,隨機與其他隊伍聯(lián)合組成一個“公司”,然后通過緊密合作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方案設計。
“評審在點評我們的設計時,列了有五六個亮點。”今年高三的成外冠軍隊隊長,同時也在決賽中擔任“公司總裁”的裘釋凱說,“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應該是,我們是全場唯一一支既做了采礦基地設計方案,又做了商業(yè)企劃書的隊伍。”
裘釋凱解釋說,決賽其實相當于“競標”,作為一家參與“競標”的“公司”,他們不僅要為甲方做出漂亮的設計,還應從甲方的利益出發(fā),為他們做好工程預算,以及如何盈利、幾年能夠收回成本等,這才算是一個完整的方案。
不僅如此,冠軍設計中也有諸多創(chuàng)新的地方。例如250位工人的居住區(qū),考慮到水星熔巖管的空間有限,為了給工人提供盡可能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于是創(chuàng)新地采用了模塊化的功能設計,工人們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自由選擇功能模塊,組合自己的居住戶型。
此外,他們也是唯一一支在設計方案中列出了引用文獻的隊伍,“這只是一個細節(jié),但是體現(xiàn)了學術的嚴謹以及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裘釋凱說。
冠軍 隊伍
“霸道總裁”控全局 每位隊員顯“神通”
要在25小時以內完成一項太空設計,對于中學生而言并非易事,何況這支隊伍還是通過現(xiàn)場抽簽隨機組成的。誰來統(tǒng)領這支由多所學校的學生臨時組成的參賽隊伍,那一定需要一位能夠把控全局的“霸道總裁”。抽簽結果出來以后,通過一系列演講和辯論,裘釋凱得到了隊員們的一致推薦,毫無懸念地成為了這位“總裁”。
“在整個項目中,我不負責做具體的設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將隊員分成多個部門,并給每個部門安排好工作,且定好每項工作的完成時間。”裘釋凱說,他通過部門負責人了解每項設計的進度,以及各個部門是否需要加派人手,有沒有遇到什么難題等,同時還有很多需要決斷的問題,“時間有限,我們不能每個問題都來投票商量吧,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做出選擇和決定。”
由于設計方案涵蓋結構材料、運營、基礎設施、人居環(huán)境、自動化和機器人,以及工程周期、工程造價等方方面面,因此“公司”所有成員都各自發(fā)揮了擅長的部分,“比如有的同學畫圖很強,那么就主要負責方案的藝術表現(xiàn),還有會制作3D動畫的同學,我們的設計就有一些是通過3D動畫來呈現(xiàn)的,這一點也讓評審感到很吃驚。”成外參賽隊指導老師陳績介紹說。
冠軍 煉成
暑假沒休息 不少軟件從零學起
要進行復雜的太空設計,對于高中生而言,其在課堂所學的知識無疑有限,而需要用到的20余種設計軟件,其中不少也需要同學們從“零”學起。
陳績老師說,從去年12月報名參賽,成外有興趣且有相關特長的同學就迅速組成了兩支12人的參賽隊伍,一隊以裘釋凱為隊長,二隊以鐘崑豪為隊長,通過四個月的準備,他們首先與全國18個省市、80多所高中的120多支隊伍在初賽中進行了較量,并順利進入決賽。
“整個準備過程也就是從去年12月開始的。”成外參賽隊指導老師楊東說,進入決賽后,所有參賽隊員暑假都沒有休息,學校也對他們進行了兩個月的集中培訓,同學們分工學習了20余種設計軟件,在網(wǎng)上查閱了大量的航空航天資料,同時也翻閱了不少學術文獻,負責英語演講的同學也需要學習更多的英語專業(yè)術語和專業(yè)表達,“一開始同學們可能會覺得很難,但是進行系統(tǒng)學習以后,大家就會慢慢上手,備戰(zhàn)也開始漸入佳境。”
對于此次的參賽感悟,楊東老師總結說,在參賽過程中,同學們將科學、技術、工程學、人文和數(shù)學有機結合,共同合作,自主探究,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領導力、工程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都得到了巨大的鍛煉。
大賽背后 需綜合運用諸多知識
國際太空城市設計大賽迄今已有30多年歷史,是一項國際知名的中學生學術活動,并從一開始就得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幫助和支持,每年該大賽的國際總決賽都在NASA的宇航中心內舉辦。
成外參賽隊指導老師楊東介紹說,太空城市的設計涉及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計算機、機械設計、3D建模等方方面面知識的綜合運用,還有團隊協(xié)作能力。每一個細節(jié)設計,都有嚴謹?shù)奈锢磉\算作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