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了35塊,謝謝老板?!苯?家住南岸的李女士翻看兒子手機時,發(fā)現孩子就讀的南岸一小學班級的QQ群。起初她以為這個群只是孩子們交流的平臺,可是當她翻開了聊天記錄后卻大吃一驚,里面竟然有十幾條孩子們發(fā)的紅包,金額在幾塊錢到300元之間。(人民網9月27日) 微信,最初以其快速、高效的收發(fā)信息、輕松的暢聊等功能,成為朋友間溝通一種生活方式。隨著不斷的升級,微信的功能也不斷在強大,例如:微信轉賬、刷卡、手機充值、生活繳費、火車票機票、滴滴出行、微信紅包等等,使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實現自己所想。所以,微信的認可度已達到了驚人的效果,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都會看到有人手捧手機在微信聊天、或看信息等等,人們在接受微信的同時也被微信的各項功能所吸引。 微信紅包的出現,成為了網上交易的一種新形式,也成為了人們之間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通過微信紅包來表達謝意,表達祝福,轉賬付款,或是調節(jié)氣氛,人們欣喜微信紅包功能的強大,但是朋友間發(fā)紅包、搶紅包的方式來表達感情,調節(jié)情趣,都是在人性理智允許、自愿的基礎上做出的。而對于文章中孩子發(fā)紅包,筆者持否定態(tài)度,一名小學生還需家長進行監(jiān)護,分辨不清孰是孰非,不知自己做的是對是錯的時候,用微信紅包來進行娛樂實屬越界。讓孩子通過微信紅包來進行娛樂的方式,改變的娛樂的性質,并且變向把娛樂變成了學生間攀比的的橋梁。 作為家長不可小視“微信紅包”對孩子的傷害,在孩子的幼小心靈里,“發(fā)紅包”、“搶紅包”成了自己與其他同學進行比試的資本,誰發(fā)的紅包錢數多,誰就是贏家,其他的同學就會想辦法超過這個同學,比來比去,一次搶35元錢,那絕不是最高數。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一人搶35元,那發(fā)紅包的孩子要在紅包里裝多少錢呢!家長朋友們想一想我們在微信中發(fā)紅包是多少錢,這樣長期下去,孩子們的金錢觀和價值觀會扭曲,學習也會受到影響,發(fā)來發(fā)去成了比試的舞臺,小學生應該來比這個嗎?這里我們也應該譴責校方,學校應該從學生素質教育、文化教育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而不是放任孩子從小就懂得奢靡攀比。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利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首先,學生在學校期間不應該使用智能手機,以免分散注意力。其次,要杜絕學生用手機微信紅包來作為攀比工具的現象,從正面進行引導,教導孩子如何正確使用微信,不要在無形中給一些家庭帶來經濟負擔,助長一些學生擺闊、炫富、攀比的氣焰。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要教導孩子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