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打卡過關并不稀奇,但學生你追我趕地知識打卡,你一定沒見過。
不僅如此,學生還通過給老師講題掙積分,巴德美際學校初二一班的“內卷”系統(tǒng),已更新迭代至3.0版本,這個班級專屬的學習能量場,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卷”起來。
學習能量場打造
揭秘“內卷之王”3.0版本
如果走進初二一班,會有一幕與眾不同的風景:學生抱著自己專屬的成長手冊,在教室里瘋狂打卡。這并非一朝一夕的成果,初二一班班主任李萍老師介紹,從初一開始,自己就和同學們一起開展了學習場域的打造,而打卡這一幕,正是初二一班能量場打造的成果。
在每位同學專屬的成長手冊的第一頁,都貼上了一張“內卷”游戲規(guī)則:每人每天任選2科,完成相應的打卡內容,完成后由班主任或晚自習老師簽字確認。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生物、政治、歷史,不管是文科科目,還是理科課程,都有特定的打卡內容。
語文的現代文閱讀、文言文;英語的單詞、短語;數學的公式、定理……每個學科的核心內容都涵蓋在內,但僅指定方向和范圍,并不指定內容,將學習的選擇權還給學生。
公開表揚券、電影兌換券、作業(yè)加分券、零食兌換券……打卡活動設置了眾多的獎勵,包含了話癆券、趣味兌換券、獎勵兌換券三大品類,累計有近20種不同的獎勵兌換。學生每打卡一次即可積分,每周進行一次積分兌換,積分最少的學生可以獲得話癆券,需要在午會時間以ppt的形式完成一次分享,以此鍛煉學生的思辨與演講能力。
“所以每周五中午,班上的同學都會瘋狂打卡。”李老師說,這也是班上落實知識點日日清、周周清的一種獨有的方式。很多同學從一開始的完成4項打卡,到后面每天完成10余項打卡,堪稱“卷王”的學生一周最高掙得235分積分。
從1.0版本的“知識打卡”,到2.0版本的“進擊的我們”,再到當下3.0版本的“內卷之王”,一套屬于初二一班學生的專屬內卷系統(tǒng)已經經歷了多輪升級,打卡內容、獎勵方式都在跟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調整。
李老師表示,不斷更新迭代能量場的游戲規(guī)則,就是希望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用同學們的話來說,就是要讓每個孩子都‘卷’起來,并且是好玩有趣沒有壓力的‘卷’。”
如今,在初二一班,沒有“卷”與“不卷”的區(qū)別,只有“卷”與“更卷”的較量,同學們都樂在其中。
給語文老師講物理題
初中生“卷”出新高度
“李老師,英語比較級有幾種表達方式?”
你以為這是在問英語老師問題?當然不是,這是學生考語文老師的英語問題。“正好那節(jié)課去聽了英語課,課后學生就來考我了。”李老師解釋,這種時候學生都是以問問題的幌子去考老師,目的是為了展示一下自己,甚至還有學生本不喜歡英語,但為了用題難住老師,上課去認真聽講。
不止英語,理科類科目更是如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李老師坦言自己不擅長物理,但是同學們的打卡任務中,就有給老師講懂幾道題的項目。在初二一班,給文科老師、體育老師講物理題、數學題并不稀奇。
并且在講題過程中,學生還要面臨老師的各種追問,“一方面老師追問表示自己不會,能夠給學生一些優(yōu)越感,另一方面,有時候故意追問,是為了讓學生進行二次講解,在重復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梳理重難點。”
為什么想到推行這種制度呢?李老師表示,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主動學習中“教授給他人”的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最高,“讓學生給學生講題,學生彼此會不好意思,給老師講題會帶給學生成就感,既是老師向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讓學生從老師的角色中去理解老師。”
就這樣,考老師問題、給老師講題成了初二一班同學們的又一種“內卷”形式。
創(chuàng)新完美同桌計劃
把換座位設計成一門課程
座位問題或許會讓很多老師頭疼,但初二一班并沒有,他們甚至將座位調換設計成了一個課程——完美同桌計劃。
此前,由于班級人數為單數,座位匹配時落單的同學難免孤獨、失落,于是班上實行了“最高調度員”制度,落單的同學自動成為最高調度員,一方面要成為老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另一方面,在下一次座位匹配時,擁有抽選1/2座位名額的機會,而抽中的學生有機會隨機選擇自己的同桌,開啟完美同桌計劃。
在完美同桌計劃中,同桌之間需要建立契約,至少保持一周的同桌關系,并且要監(jiān)督同桌參與“內卷系統(tǒng)”的打卡,與同桌共享獎勵,連坐懲罰。
調換座位也被允許,學生需要在打卡任務中獲得座位調換券,經過調換涉及的四個人同意后,方可調換。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只看到別人不足,我希望用這樣一種形式,讓同學們發(fā)現別人身上的美,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李老師說。
原本令人窒息的“內卷”,卻成了學生良性競爭的快樂源泉。激發(fā)學生學習內驅力,“高分數”與“高素養(yǎng)”自然會水到渠成。(江蕾)
學生給老師講題,巴德美際,內卷之王,卷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