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低齡留學”領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中外通航障礙重重,留學生回國成了一大難題。其中未成年的“小留學生”因為年齡尚小,自理能力難與成年學生相比,面對的風險也更高。在各國紛紛施行邊境管制后,家長們焦急萬分,聯(lián)名請求政府包機接“小留學生”回國的新聞屢見報端,引發(fā)了社會熱議。
參與討論的聲音高低不同,意見不一。有人認為家長擔憂孩子無可厚非,疫情是全社會都要面臨的風險;有人覺得從高風險地區(qū)接回留學生是增加國內抗疫壓力……從國際教育這一單獨領域延伸出更廣泛的討論空間。
隨著近期許多國家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國際航班正慢慢恢復,這一話題的熱度也逐漸冷卻,但沉淀之后問題仍然存在,“低齡留學”的未來趨勢如何成了我們當下需要思考的重點。
催生“低齡留學”的因素
2000年前后,中國本科留學生數(shù)量還相對較少,2005年之后,本科留學生開始增加,2010年以后雖然未成年出國學習的學生明顯增加,但是數(shù)量不及本科留學生,尚未形成規(guī)模,學生整體發(fā)展的大數(shù)據(jù)也難與成年學生相比。但是近年來,未成年學生出國學習的熱度逐步上升,“低齡留學”的利與弊也越來越被廣泛討論。“小留學生”是當前時代背景的產物,討論這個問題要看到它產生背后的各種因素,從主觀與客觀分析家長選擇送未成年孩子出國的動機。
從主觀角度講,由于學生和家長的心理在新時代發(fā)展中產生了變化。經濟條件好了之后學生想接受國外的教育,喜歡國外的學習方式。家長也覺得國外的文憑和語言能增強學生未來的競爭力。
而談到客觀因素,除經濟因素推動教育信息傳播,學生與家長借由開闊的視野了解到更多接受教育的渠道外,目前國內教育還存在一些資源配置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促使一部分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到國外。
雖然現(xiàn)在我國的經濟高速發(fā)展,但高中入學率在自愿情況下還達不到100%。實際上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日本和韓國的大學入學率已經達到了100%,除非學生自己不想讀大學。這就是一個重要的客觀因素。此外,戶口問題限制了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結束后的流動,不少在一線城市工作的父母,面臨著孩子在初中畢業(yè)后要返回家鄉(xiāng)上高中的難題,這也促使家長將孩子送入工作地的民辦學校以便讓孩子在接受教育時有更好的選擇。
不過,這也產生了另一些問題,很多民辦學校成立之后,使用國外課程教學,被稱為國際學校,這些學生一旦進入此類學校,很難在高考中競爭過普通高中的學生,最后也只能選擇出國。目前國內存在的各類客觀因素促使家長送孩子出國,在分析時應當注意到這些實際存在的條件限制。
未成年學生出國學習的問題
隨著留學行業(yè)在近20年的迅猛發(fā)展,家長與學生在進行選擇時,擺在他們面前的信息往往是千頭萬緒。而留學機構也是魚龍混雜,提供的服務良莠不齊。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與學生做好心理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
很多人認為國外教育環(huán)境相對寬松,但這主要是由于國外教師常常扮演的是“引導者”角色。其實,國外教學中,教師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團隊的合作能力,這讓在國內習慣了按部就班學習,較少提出問題的學生可能短時間內難以適應。
在課程上,國外實行選修課與走班制,在考核方面則是從課堂表現(xiàn)、課外活動、出勤率和考試成績多方面綜合評價,與國內中學階段教學方式很不相同。很多學生和家長可能還存在一定的誤解,導致學生出國后難以融入國外的教育體系,其實國外學生之間競爭壓力也很大,只是實踐方面更多一些,我們不能因為這些不同就認為國外的基礎教育不如國內,考不過中國孩子。
除了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理念的差異,小留學生出國后還會遇到幾方面的“水土不服”,對尚未成年的孩子們而言,成長階段中遇到的這些困難往往影響更大。
第一就是生活方面。由于尚未成年,學生們只能選擇學校住宿或家庭寄宿的方式,這是給他們的第一重考驗,學校住宿讓學生們體驗到很多‘第一次’,如果在國內家長幫學生做得太多,孩子學會自立的適應期會很長;而家庭住宿的也因為文化差異、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導致很多學生中途更換寄宿家庭,畢竟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國際化視野,大多寄宿家庭還是按照本國思維在照顧這些小留學生。
基本生活解決之后,出國學習的未成年學生還要面臨開拓社交圈的問題。很多孩子留在中國人的圈子里,沒有建立起新的朋友圈,宅男宅女到國外還是宅男宅女,業(yè)余生活沒有豐富起來。
而這些表層問題進一步發(fā)展,造成的是更深層次的心理適應度與價值觀、人生觀塑造的問題。近幾年來,出國學習的未成年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由于國內外的巨大差異,學生容易從心理失衡到心理孤獨,容易出現(xiàn)焦慮和憂郁等問題,F(xiàn)在已經有不少英美企業(yè)針對留學生心理輔導推出了業(yè)務,這也側面警示我們應當重視留學生心理問題。我們不要一談到心理問題就認為是“有病”,這可能是短時期形成的可調整的心理落差。
第二是文化的差異方面。東西方文化差異也深深影響著這些尚處于人格塑造期的孩子。近幾年,“香蕉人”的說法流傳甚廣,“外黃內白”的出國學習的未成年學生們往往在國內外都處境尷尬。一個人即便在國外讀高中、大學直到工作,多少還是有中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思維和意識形態(tài),但他形成人生觀、價值觀時又受到外國的影響。他們可能與父母漸行漸遠,因為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處理問題的思路也不盡相同。然而這次疫情又讓我們看出,盡管大部分人在國外有了歸屬感,仍然無法避免遭遇種族歧視,特別是前段時間,我國針對澳大利亞發(fā)出留學警示便是一個典型案例。
“低齡留學”造成的最大問題在于,學生容易形成不夠全面的認知,學生太小,對中國的事情不了解,只了解國外的情況,抵御能力和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也比較弱,這方面可以說是弊大于利。
樹立科學理性的教育觀
這里希望現(xiàn)在所有留學行業(yè)從業(yè)者都能保持教育的初心,從教育本質出發(fā),而非只看到經濟效益。不提倡也不鼓勵未成年學生過早出國學習,要踏踏實實地對出國學習的學生作好評估。學生一定要具備相當?shù)木C合能力,才能讓留學成為人生的助力——獨立生活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理財能力,以及活躍的思想和善于交流的性格,這些對未成年學生在國外的生活都至關重要。
至于“如何避免低齡孩子留學后成為‘香蕉人’”的問題,目前這個問題任何人都控制不了。如果家長將年齡過小的孩子送出國門,那么孩子勢必會受到國外文化的深刻影響。為此,也希望家長能夠杜絕攀比心理,真正為了孩子的前途投入心力。我們認為留學是可以一生受益的高回報投資,但家長的教育投資不是亂花錢,是為了將孩子塑造成真正的人才,如果僅僅為了攀比、跟風,就把年齡很小的孩子送到國外,這樣的做法未免有些自私。
其實無論在哪個年齡段出國學習,只要懷揣夢想,希望自己成為國際化人才,在求學層面上,早去晚去都一樣。而從思想層面上,面對外界不同的誘惑以及良莠不齊的信息,本科階段的留學生有更好的辨別是非能力,去粗取精,但是惡劣的東西如果被他們吸收,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也同樣失去了出國學習的意義。出國學習的目的在于學到優(yōu)秀的東西為我所用。所以出國學習“好飯不怕晚”,沒有必要過早出國。
中小學生出國學習熱該降降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