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2017年4月18日,應(yīng)成都市教育對外交流中心李全主任及簡陽市教育局的邀請,棠湖小學李順榕校長來到美麗的簡陽市為全市中小學校長做名為《盤活資源拓途徑,搭建平臺聯(lián)世界》的教育國際化工作專題分享報告。
分享報告開始,李校長為各位校長簡單介紹了棠湖小學的辦學歷史和迄今獲得的各項殊榮。介紹棠湖小學的歷史,也是介紹棠湖小學教育國際化工作推進的歷程。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與會的各位領(lǐng)導和校長對棠湖小學的教育國際化工作推進有了整體的認識。
為了明確介紹棠湖小學的教育國際化工作的特點,李校長用“三化”提綱挈領(lǐng):看得見的“國際化”——創(chuàng)設(shè)國際認知和理解的氛圍;觸得著的“國際化”——開拓資源,搭建國際交流的平臺;做得到的“國際化”——立足課程,項目引領(lǐng),實現(xiàn)課程深度互融。
從“看得見的國際化”入手,李校長介紹了棠湖小學介紹創(chuàng)設(shè)國際化的教育環(huán)境,倡導師生國際禮儀教育和學習國際交流的語言而做出努力,為師生培養(yǎng)國際理念和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
“觸得著的國際化”,為在座的校長們打開了如何盤活資源,搭建交流平臺。依托政府專業(yè)機構(gòu),盤活資源,保障國際交流的規(guī)范性和安全性,李校長為校長們提供了實踐操作的案例和經(jīng)驗。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多元交流平臺,引發(fā)了校長們的思考。借力周邊,形成聯(lián)盟,激發(fā)了校長們的討論。棠湖小學的教育國際化工作實踐讓與會的校長認識到教育國際化工作并不是遙不可及的。
“做得到的國際化”,李校長以棠湖小學中韓交流、中英交流為例,用棠湖小學教育國際化工作的三個階段娓娓道來。第一階段,粗放式的交流互動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師生的眼界,培養(yǎng)了開放的心態(tài)。第二階段,課程化初探,中外相互切入,互學互促,加深了交流與了解。第三階段,深化項目課程,凸出國際化特色課程、主題課程、項目課程和國際化研究課程。聚焦國際化課程是棠湖小學教育國際化工作的必然選擇,這也是教育國際化工作深入開展的必然趨勢。
分享,探討,交流,半天的時間一晃而過,棠湖小學教育國際化工作的實踐和探索為簡陽市的教育同行們打開了一扇參考和交流的窗戶。交流中大家深受啟發(fā),獲益匪淺。教育國際化的道路在分享和交流中走向遠方!(賈元東 通訊員 張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