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煦春風的吹拂下,大豐小學的少先隊員們翹首以盼,終于盼望到了這個有意義的主題活動日:“我為垃圾來分類之我認識你們啦!”
開學之初,隊員們就在校外輔導員: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的幫助下初步了解了垃圾分類,懵懂的小隊員們從中,學會了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是不同垃圾的家,課間時,隊員們會拿著自己的垃圾到老師那里詢問:“老師這個垃圾的家是什么顏色呢?”這引起了美術老師的注意,激發(fā)了心靈手巧的美術老師的好奇心,她們決定為隊員們普及一下垃圾桶的“身世”。
美術老師殷英老師通過學習資料,查閱各國垃圾分類相關報道,以及實施現(xiàn)狀,為隊員們整理出了一套“答案集”。3月28日上午,雄鷹中隊的隊員們手舞足蹈的來到美術室,靜靜地等待殷老師的到來。課堂上,殷老師先給大家觀看了各種垃圾分類桶,頓時,隊員們目瞪口呆,原來不同的垃圾都有自己的家,不僅家的顏色不同,有的造型也大相徑庭。趁著大家的好奇心,殷老師為大家播放了精心剪輯的常見的垃圾分類標志:可循環(huán)、不可循環(huán)、其他,為大家繪聲繪色的描述了每一種標志設計的由來以及意義,崇拜的目光縈繞著殷老師。理論小知識了解的差不多之時,殷老師提議讓大家自己畫一畫這些標志,并且用自己充滿魔力的小剪刀將顏色對比鮮明的標志裁剪下來,粘貼在相應顏色的“垃圾桶”紙上。你一言、我一句,或是爭論,或是相互提醒,在了解的基礎上,隊員們齊動手,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不一會兒,大家的手工就做好了,隊員們紛紛向老師展示自己的標志,還向老師講解自己的創(chuàng)作,為了讓其他人走到垃圾桶前就知道手里的垃圾應該扔進哪里,特地將標志貼在了這種顏色的“垃圾桶”上。
短短的40分鐘很快結束了,隊員們意猶未盡,纏著老師問這問那,讓殷老師高興的是,所有的隊員都興趣濃厚,不僅認識了垃圾分類的標志,有更細心地隊員還繪畫出了標志,這讓殷老師信心十足的準備下一個階段:設計制作分類垃圾桶。(賈元東 通訊員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