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成都市青羊區(qū)小學低段語文教研活動在成都市青羊實驗中學附屬小學召開,此次教研活動以“小學低段部編教材識字,寫字教學研究”為主題。青羊附小的江詩彧、袁嘉婧老師為此次活動展示了兩節(jié)研究課。
首先,江詩彧老師帶領一年級的小朋友們,展示了精彩的課堂《四季》。在這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中,教師為學生識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擔當四季的使者,感受四季的不同,并學會識字。老師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靈活多樣,展示四季的圖片時出示帶拼音的生字,用游戲闖關調動學生興趣,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生學會識字。
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層層推進。通過聽一聽,讀準字音;加一加,認清字形;認偏旁,理解字義。在識字的基礎上,學生掌握了文章的內(nèi)容,讀懂了四季不同的美。他們聲情并茂的朗讀深深地吸引了聽課的老師。隨后,課堂上進行了寫字教學,江老師穩(wěn)扎穩(wěn)打、不急不躁,讓學生觀察字形,尤其是重視筆畫的占位,一步步指引學生從觀察到書寫,樹立提筆即練字的意識。
袁嘉婧老師通過教學寓言故事《坐井觀天》,體現(xiàn)了課標中所提倡的“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重要理念。作為二年級的識字教學,理解抽象的“沿”字,老師從課本中“井沿”一詞,明白了“沿”就是邊緣。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延伸,拓展詞語,“桌沿”“杯沿”,再概括“邊沿”。在此基礎上,再次拓展,理解“沿途”“沿路”“沿著”。對于這些抽象的詞語,老師引導學生以說話的方式,結合生活實際,輕松地突破了難點,為學生建立了識字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在辨析“渴”與“喝”這兩個形近字時,先讓學生自己區(qū)分,老師總結順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幫助學生準確識記,將識字教學中的難點降低,目標的達成就水到渠成了。通過指導朗讀理解詞語“無邊無際”、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還有什么是無邊無際的?最后展示圖片再理解字意。一步步循序漸進,遵循學生識字規(guī)律,將字形與字義合二為一。
課后,參與此次活動的老師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課心得。在這樣的教研活動中大家收獲滿滿,明確了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與會的小學語文教研專家劉文虎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點評。在充分的肯定中,教師們也從中得到了思考和學習,希望在不斷的課堂實踐中,能夠提升自身教學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使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幫助學生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發(fā)揮潛能,提高學習效率。(賴波 通訊員 王聰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