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成都市大觀小學舉辦了錦江區(qū)區(qū)級傳統(tǒng)文化課題研討活動。錦江區(qū)教師進修校副校長賀慧,四川省教科院老師李存金,進修校發(fā)展室教研員以及課題組相關學校教師、大觀小學課題組全體教師參加此次活動。
錦江教育科研與時俱進。2016年9月,自北師大發(fā)布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起,錦江區(qū)教師進修校便承擔了省資助金課題《提升人文底蘊的區(qū)域推進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幸運的是,大觀小學以《以經典誦讀提升學生人文底蘊的實踐研究》為子課題參加了總課題的研究。在總課題的引領下,成都市大觀小學結合學校推進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實際情況,通過經典誦讀,不斷探索和提升學生人文底蘊的教學策略。
在此次傳統(tǒng)文化課題研討活動上,大觀小學王彥老師執(zhí)教了寓言故事《井底之蛙》,課堂上瑯瑯的讀書聲不絕于耳,富有個性的辯論精彩紛呈,充滿想象的故事新編其樂無窮。大觀的孩子們不僅學得快樂,學得輕松,更拓展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人文底蘊。
課后,劉紅梅老師緊扣“經典”“誦讀”“底蘊”三個關鍵詞對課例進行了點評。陳嬡嬡老師就課題的階段性研究作了匯報。陳嬡嬡老師有條不紊地從研究動因、上一階段研究成果、實施路徑、實施內容、研究成效、后期思考六個方面進行了真誠地交流和分享,厘清了經典誦讀與人文底蘊的關系。
與會專家對此也做了中肯點評。四川省教科院李存金老師非常欣賞大觀學生用故事新編、唱演經典等形式傳承、弘揚經典。錦江區(qū)教師進修校賀慧校長充分肯定了大觀小學的分享式教學理念,教師觀念的革新,學生思維的針鋒,使得大觀小學的課堂有了質的突破,讓人耳目一新。專家們也對此次的課例和小專題研究提出了寶貴意見:一、回歸語文的學科本質。在教材解讀上要更細致和深入,關注語文要素的序列性,依照課標、教參、教材制定準確的教學目標。二、聚焦思維的積極發(fā)展。課堂活力除了在學習方式的轉變外,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深度學習,要有思維的碰撞,要有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沒有沖突的思想交鋒就沒有高階思維。
錦江區(qū)傳統(tǒng)文化課題研討活動堅實了大觀老師們踏實奮進的步伐。相信在專家領導的指引下,大觀小學《以經典誦讀提升學生人文底蘊的實踐研究》課題將碩果累累!(大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