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識交流共享日益加深,我們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兒童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來應對多元文化的日益發(fā)展?我們的孩子們應該秉持怎樣的中國風骨與風度,站在世界的廣闊舞臺上?11月24日下午,成都市金沙小學開展了“看見未來——全球化背景下兒童成長需求”沙龍活動。本次活動學校特邀明遠教育書院副院長、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騰珺教授與家長、老師們面對面交流分享共同關注的問題。
活動伊始,騰珺教授請家長、老師們分組交流探討在全球化背景下,兒童應該具有怎樣的國際視野和個人素養(yǎng)。家長們紛紛暢所欲言,大家討論地熱火朝天。騰珺教授邀請家長、老師分享自己的觀點,家長們傾訴了自己的擔憂與疑惑,也表達了對孩子未來發(fā)展的期待,老師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新時代兒童成長需求提出新觀點、新視角。
在家長老師們的娓娓道來中,真切地看到了家長和老師們對孩子們成長的關懷,本次家校論壇,不是專家與聽眾的對話,而是父母與父母之間溫馨的分享。培養(yǎng)國際化素質是一場由內而外、自下而上的探索。騰珺教授指出,我們培養(yǎng)的是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領航人,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化”不僅是走出去,也是引進來。
騰珺教授指出,兒童發(fā)展不應忽視歷史背景,在國際舞臺上,要看到中國人的格局,樹立中國人的形象,培養(yǎng)兒童的國家認同感與歸屬感。只有立足根本,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只有彌足珍貴的“異”,才能詮釋云集響應的“同”;在教育中培養(yǎng)兒童非常規(guī)分離能力和非常規(guī)人際互動能力,鍛煉孩子的毅力與堅忍不拔的品質,教會孩子如何在各種繁雜的信息中思考生活的意義,能懷揣著改變世界的英雄夢,不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做胸懷天下的中國人。
此外,騰珺教授還給大家推薦了《兒童技能教養(yǎng)法》《教育的情調》《站在孩子的視角談教育》等書,希望書籍中的智慧成為滋養(yǎng)孩子們成長的養(yǎng)料。全球化背景下千年不變的是健康的體魄、聰明的頭腦以及溫暖的人心。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自己為什么出發(fā),作為一名中國人,民族榮譽感與民族自尊心永遠是我們最強大的力量。
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家長們分享了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和規(guī)劃,騰珺教授為家長們答疑解惑,分析了出國留學與國內教育的側重與利弊,家長們表示獲益匪淺,感謝學校策劃了這場意義非凡的家校沙龍。
最后,金沙小學校長鐘櫻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與心得,愿與家長們攜手,共同助力孩子成長。家長們滿懷期待而來,心滿意足而歸,金沙小學將成為孩子們茁壯成長的港口,從此天高海闊,揚帆起航。(成都市金沙小學)
成都市金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