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0日下午,錦官城小學2018級劼人中隊的44名學生及其家長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走進了李劼人故居紀念館,了解李劼人杰出的文化成就,感知菱窠文化。
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著毛毛細雨,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同學們參觀和學習的熱情,雨中參觀故居,別有一番韻味。
錦官城小學的同學們早早地按約定時間來到了紀念館,見到了擔任本次研學活動的講解老師——吳老師。吳老師是李劼人故居紀念館的專業(yè)講解員,一見到吳老師,同學們便迫不及待地向老師表示:“老師,我們是錦官城小學的,我們中隊的名字就是劼人中隊”“老師,來參觀之前,我就查閱了相關(guān)的資料,我知道李劼人先生當時是為避日機轟炸,才在這里修建房子……”看著同學們興致高昂的樣子,吳老師欣慰地笑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門框牌匾上寫的是什么字嗎?”吳老師說道,“對,是菱窠,菱是一種根扎在泥土里的草本植物,窠指的是鳥蟲的巢……”伴隨著老師的講解,同學們有序地進入到紀念館內(nèi)。
當大家跨進菱窠大院,便看到院內(nèi)綠樹成蔭,花香流芳,樓堂亭榭,曲徑回廊。庭院里立有一尊李劼人先生的漢白玉半身塑像,再現(xiàn)了先生生前慈祥和藹的模樣。
塑像后面便是故居的主樓,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同學們參觀了室內(nèi),整個室內(nèi)的陳設(shè)處處透露著簡樸和雅致。隨后同學們還參觀了李劼人生平事跡陳列室,通過老師的講解,結(jié)合文字、圖片、實物了解李劼人先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影響,了解他作為小說家、翻譯家、實業(yè)家和社會活動家的經(jīng)歷。
整個庭院里,幾幢平房與一樓一底的主宅搭配得錯落有致,亭臺閣樓與水池古樸典雅,花木茂盛曲徑通幽。李劼人先生故居給大家的整體印象就是素樸雅致,這樣的住所大概也體現(xiàn)了他的高潔品性和文學理想。在眾多文學家對他的評價中有一條:“1986年巴金先生重訪菱窠時,曾這樣評價李劼人先生:只有他才是成都的歷史家,過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筆下。”
參觀完紀念館,同學們對李劼人先生有了進一步的學習和了解,雖然現(xiàn)在大家還不能完全理解名人文化,但是“疏淡養(yǎng)心,堅定立骨,正直有愛,勇于擔當”的劼人精神,正是值得大家學習和傳承的。
學習結(jié)束后,錦官城小學的同學們與老師一起在劼人先生塑像前合影留念,此次“快樂于行,研學于心”的主題活動圓滿結(jié)束。(孫林馨)
研學,李劼人故居紀念館,菱窠文化,劼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