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習習,秋意陣陣,卻絲毫不能阻擋川渝黔晉四省特教人的匆匆腳步。10月26日-31日,來自重慶、貴州、山西的特殊教育專家學者、校長、特教專干和骨干教師齊聚成華特教學校·川師大特教實驗校,共話成渝雙城經濟圈,暢談西部特教新未來。
渝黔篇
10月26日清晨,由西南大學特教學院主辦的“遵義市特殊教育工作坊”校長及骨干教師一行30余人,在趙斌院長和黃順利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成華特校,開啟為期一周的跟崗學習交流活動。
成華特校吳玉芹、覃佳利副校長向客人介紹了學校精心打造的“模擬小城市空間體驗文化”。將城市生活環(huán)節(jié)及天府文化元素巧妙植入校園的創(chuàng)意文化吸引大家駐足觀看和拍照留念,燈、路、河、地、畫、室、花……獨具匠心,讓人驚奇。
在跟崗觀課環(huán)節(jié),骨干教師廖芳老師執(zhí)教生活語文課《不挑食》、謝吉杰老師執(zhí)教職業(yè)陶冶課《餐前服務》、俞文靜老師執(zhí)教《腦癱兒童動作康復訓練》……在交流探討中,大家認為,成華特校的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自信從容,駕馭課堂游刃有余,以發(fā)展認知為基礎,實施醫(yī)教結合、教康整合、教職一體,突出培智課堂教學特點,帶來了專業(yè)視聽盛宴,展現(xiàn)了厚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精深專業(yè)技能,為大家在探索教育康復和職業(yè)康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觀看同行的課例后,工作坊成員、務川縣特教教師、特教界唯一全國人大代表石慧芬老師精心講授了一堂生活數(shù)學課《認識0》,雖一直從事聽障教育,首次培智課堂上的她,名師風范展露無遺。
受西南大學特教學院邀請,學校骨干教師分別做了專題分享交流。學校校長劉小龍做了題為《培智新課標背景下特教學校課程的變革與重構——成華特校“六字訣”推進培智新課標校本化實施》的匯報交流。報告從培智新課標給學校既帶來驚喜,又面臨困惑與挑戰(zhàn)談起,從而促使學校從悟(課標精髓)、守(頂層設計)、建(課程結構)、變(教學實施)、評(課程質量)、筑(保障措施)六個方面(六字訣)進行守正與創(chuàng)新的變革,重構凝練338特教課程模型,實現(xiàn)學生、教師、學校三維一體互動發(fā)展與再生。既有問題認識,又有頂層設計和系統(tǒng)方法策略的校本化課程變革與重構,讓客人們贊嘆不已,遵義市啟智學校校長周興露表示,“無論是學校的管理、校園文化的精心布置、課程設置等,都值得我學習,今天聆聽了講座后,很有思想、很有內涵,對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希望能有機會來訪深度學習交流。”
言語康復師曾歡老師為大家?guī)怼短厥鈨和哉Z康復及案例分析》,主要從特殊兒童構音能力評估、結果分析、康復方法以及感悟感言進行分享,過程中穿插了大量視頻,理論與實操的結合,幫助老師們系統(tǒng)了解了特殊兒童言語康復的方法。
腦癱兒童康復師俞文靜老師做了題為《特殊兒童動作康復及案例分析》的交流,分享動作訓練之全人療育觀念、動作評估技術,以及腦癱兒童和情緒障礙兒童動作康復等。
跟崗體驗期間,老師們還就送教上門、職業(yè)教育、教師隊伍、融合教育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工作坊領隊、遵義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余貞文認為,“學校潤物無形無聲,教師愛崗敬業(yè),求真務實創(chuàng)新,教學質量高效,辦學特色顯著,源自有愛無礙。”
川晉篇A
10月28日,“山西省國培計劃(2019)——特殊教育學校校長短期集中培訓項目”在川師大教科院布窮副教授的帶領下一行70余名校長走進成華特校開展訪問交流活動。
客人們在學校負責人的帶領下參觀特色校園文創(chuàng),深深被紅綠燈、小火車、車站月臺、地鐵線、環(huán)行路、干道線、心愿樹、特教賦、錦江、沙河、江安河、大熊貓……等充盈著城市文化元素的校園吸引。正在饒有興趣談論和回味時,一曲悠揚動聽的現(xiàn)代民謠《成都》把校長們引入到一堂戲劇教育課——《成都“味道”》。資深戲劇教師李為葦老師化身導游,帶領學生和來賓們一起暢游成都景點,說唱成都童謠、玩跳房子游戲、逛武侯祠廟會,師生沉浸在李老師精心設計營造的成都味道中,體味成都文化,領略成都魅力,展現(xiàn)大美天府,讓孩子觸摸城市文化、感受社區(qū)生活、認識家鄉(xiāng)民俗,助力融入主流社會。臨汾的一位特教學校校長表示,他的手機一直錄像到斷電,這樣的優(yōu)質課例真的值得好好學習研究。
學校校長劉小龍為國培校長們分享了《大課程觀視野下的培智學校的辦學思考與實踐》,從提出緣由、辦學理念、適性教育認識、338課程建構、課改成效等方面系統(tǒng)全面介紹學校辦學思考與實踐,校長們時而拍照記錄,時而凝思,時而快速記錄,紛紛表示成華特校的大課程體系建設、校園文化創(chuàng)設給特教學校未來發(fā)展指引了方向,不虛此行。國培班學員、太原市杏花嶺培智學校校長王芳表示:“走進成華特教,就像走進一個精致的社會空間——斑馬線、紅綠燈、城區(qū)分布、交通干道、超市、銀行、劇場……孩子們在這個小小校園,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適應生活融入社會的能力。”
年輕有活力的專業(yè)教師,帶著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方言童謠中,感知家鄉(xiāng)語言之美,利用節(jié)奏跳格子,除了增強課堂趣味性,還鍛煉了身體的協(xié)調性。劉小龍校長的報告,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聽了他的講座,參觀了整個校園,大家感受到他科研興校到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
川晉篇B
10月29日,“山西省國培計劃(2019)——特殊教育專業(yè)教師短期集中培訓項目”在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雷勇博士和周宇博士的帶領下一行70余名特教骨干、特教專干、資源室教師走進成華特校交流訪問。
客人們在學校負責人的帶領下參觀特色校園文創(chuàng),聚焦主題的特色校園文化讓來賓們嘆為觀止,晉中市一特教教師說:“這才是我一直苦苦找尋的特教學校文化的樣子”
走進課堂,廖老師為客人呈現(xiàn)了一堂精彩紛呈的生活語文課《學習生字“米”》,在生字教學中融入言語康復。廖老師針對學生發(fā)音方式錯誤或發(fā)音不穩(wěn)定,設計了咂唇、圓展唇交替運動和鼻腔共鳴訓練,加入“分組挑戰(zhàn)”“游戲拓展變形的米”等趣味活動,把課堂活動推向高潮。一位來自山西運城的老師說:“這是我看到的最有趣的一堂培智教育語文課,言語康復的班級教學模式讓我耳目一新。”
接著,學校副校長吳玉芹為老師們做了題為《培智學校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的分享交流,介紹了學校開展智力障礙兒童“適應性教育”所做的探索與實踐。
忙碌而充實的一周倏然而去,跟崗來訪的老師們表示收獲多多,深切感受到成華教育人對特殊教育的情懷智慧與執(zhí)著追求。川渝黔晉齊聚成華,將極大鼓舞和鞭策學校繼續(xù)深入踐行黨的十九大提出“辦好特殊教育”精神,努力為特殊孩子提供更加公平和優(yōu)質的特殊教育,為“教育強區(qū)”賦能,為“優(yōu)教成都”添彩!(孫林馨)
川渝黔晉,四省特教人,成華特,西部特教,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