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程的實施與評價是學校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師生成長,影響學校辦學水平。為此,2020年11月25日上午,大邑縣北街小學第15屆情趣教育科研活動周活動期間,大邑縣市、縣名師名校(園)長工作室在大邑縣北街小學舉行了以“學校課程的實施與評價”為主題的論壇活動。
據(jù)了解,此次活動由大邑縣教育局主辦,成都市鄭俊紅名校長工作室、大邑縣北街小學承辦,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成都師范學院姚文忠教授,大邑縣教育局副局長顧建波,大邑縣教育局小教室主任王瑩菊,教育局人事科科長汪偉,市縣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及學員代表,北街小學和泡桐樹小學大邑分校行政及教師代表,松潘縣城關小學馬鵬校長及教師代表參與了活動。
論壇活動由成都市鄭俊紅名校長工作室學員、董場學校副校長余敏主持,成都市鄭俊紅名校長工作室領銜人、大邑縣北街小學校鄭俊紅校長從厘清課程價值取向、厘清課程實施起點、厘清課程評價價值、知曉課程改革方向四個方面為本次論壇活動致辭。
一、分享交流,亮點紛呈。
首先由成都市鄭俊紅名校長工作室學員代表羅洪康校長從學校管理角度,分享了悅來鎮(zhèn)學校建設實施與評價的思考。分享中,羅校長從指導思想、課程建設目標、課程基本框架、課程建設的策略思考等方面進行闡述,發(fā)言體現(xiàn)了悅來鎮(zhèn)學校的課程建設從實際出發(fā),立足學生的需求、家長的認識、教師結構、地域文化和學校傳統(tǒng),把握人人參與、多元選擇、文化有源、課程有根的原則,學校課程建設已逐漸形成體系,課程內容越來越豐富。
成都市鄭俊紅名校長工作室學員代表趙小剛分享的主題是《學校管理農村小微學校課程建設的探索與思考》,他以真實案例《從一次測試說起》展開,結合學,F(xiàn)狀,思考探索學校課程建設。學校課程建設讓教師更新了觀念、改變了學生學習習慣和興趣,學校教學質量得到了提升。最后趙校長還談到了在課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能得到啟發(fā),讓學校課程彰顯魅力。
魯雪蓮名師工作室領銜人魯雪蓮園長以《幼兒園五趣活學課程的建構實踐》為題,交流幼兒教育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她分析了幼兒園課程基本情況,根據(jù)幼兒發(fā)展需要,選取適合幼兒的活動內容,建構“五趣活學”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抓住課程實施要點,保教融合、引領推薦。課程評價立足幼兒、教師、課程發(fā)展,通過實踐,不斷調整課程結構,為下一階段幼兒園課程建設打牢基礎。
劉源名師工作室代表嚴文娟老師發(fā)言的主題是《化整為零與聚沙成塔——成都市名師課題<隨課微寫>如何解決學生作文難的問題之淺見》,從課題研究的背景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進行隨課微寫、已取得的成果等方面分享了語文學科中作文教學的難題。
董德君名師工作室代表李伍萍老師分享了數(shù)學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她開門見山地闡明了課程實施與評價的關系,課程的實施為評價提供了依據(jù)和依托,而評價則為實施提供了方向和方法。她認為課程的實施著眼于小學數(shù)學課程的新課標解讀,并結合《分豆子》《什么是分數(shù)》《雞兔同籠》等教學實際進行課程設計。課程實施以教學設計為主。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結合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主要以情境和活動設計為主,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為首要,在長期的興趣引導下,逐步實現(xiàn)自主能力的提升。
胡婉波名師工作室代表李澤南老師發(fā)言《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實施》,以外研版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為例,從英語課改歷程、英語學科素養(yǎng)、實施策略等方面進行分享,落實課程實施與評價,將更好地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落地;將更好地促成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讓思維活躍,打造實用高效的課堂;將更有利于學生決勝高考,有助于高校進一步選拔優(yōu)秀人才。
李明東名師工作室學員代表李秋萍老師分享《小學語文體驗式寫作課程實施及評價》,提倡在體驗中感受,進而外化為寫作,通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有利于感情表達的環(huán)境,構建寫作思維模型,形成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評價體系。
田明名師工作室代表楊敏老師發(fā)言主題為《價值引領 培養(yǎng)合格公民——歷史學科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從歷史學科課程實施依據(jù)、工作室研究路徑、收獲與思考進行了分享。
成都市鄭俊紅名校長工作室學員代表劉葉從為什么要開設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如何實施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國際理解教育課程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交流。
二、專家指導,云開霧散。
大邑縣教研室主任王瑩菊做點評,王主任分享了自己聽完發(fā)言后的感受,概括為八個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她說每位發(fā)言人交流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在課程建設中各有特色。同時她希望在今后的課程建設上,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既要積極學習,又要聯(lián)系實際;既要關注當前取得的成果,又要做好下一步的思考。在學校課程建設中要整體認知,宏觀把握,課程建設的探索和思考永遠在路上。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成都師范學院姚文忠教授作指導,他首先談到了參加論壇的感受:一是有很強的存在感,客觀的、有力的傳達了自己的工作情況;二是有很強的充實感,圍繞主題侃侃而談,亮點紛呈,從理念到規(guī)律,再到實際操作,呈現(xiàn)了大邑教育人的日常工作;三是有很強的使命感,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時代特征。姚教授強調:一是重視國家課程的基礎作用;二是強調了“文化有源、課程有根”的必要性,并針對幼兒的游戲教學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應該取材于本地資源;三是強調作文是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應該遵循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把“聽、說、讀、寫、交流”都放在生活里,讓生活撫慰教育;四是在英語課程實施中,要處理學習和文化的關系,語言教學要因材施教,既要關注有語言天賦的學生,又要關注一般學生。只有不斷提高教師水平、學校管理水平,教師的政治、社會、職業(yè)地位才會提高。
論壇活動圓滿結束,這是一次思想洗禮,更是一次智慧交鋒!從幼兒教育談到高中教育,涵蓋了語數(shù)外史等多學科;從中華悠悠歷史走向國際理解教育,拓寬了視野。發(fā)言者的精彩分享、專家們的獨到見解,更是帶來了一場視覺、聽覺的盛宴。(張紅)
學校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大邑縣北街小學,第十五屆情趣教育科研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