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安全教育工作事關學生的健康成長,關乎每個家庭的幸福安寧,也是維持校園正常運行的常規(guī)工作,更關乎“立德樹人”、彰顯教育溫度的深層價值。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各方的有效聯動、精準施策、科學管理,才能為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保駕護航。
一、實施背景
成都市桂林小學從2009年建校至2020年10月11日,一直使用一條便道進出學校。2020年10月12日因便道處于新建同桂中學規(guī)劃紅線內,原有校門“南門”封閉,位于學校西北角的新校門正式啟用。然而,在正式啟用之前,“涵洞未封”“道路未正式交付”“校門口地面不平”“周邊建渣堆放無序”“進校通道過窄”等安全隱患一時間擺在了學校面前。
二、具體措施
1.立足實際、成立“核心團隊”。新校門一旦啟用,學生上放學路線就需要更改;家長接送線路、停車區(qū)域和等待區(qū)域也都會相應調整,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為此,學校集合安全、德育、后勤等部門成立專項工作小組,負責指導和督查新校門周邊交通秩序治理各項工作;小組由張蕾蕾校長擔任組長,親自指揮并對新校門安全隱患、上放學路線和設施設備進行全面部署。
2.論證調研、實施“用心工程”。在獲知學校需要改校門的初期,學校就新校門開建位置、開建時間與施工方多次接洽,組織行政干部、教師、家長問卷摸排、現場調研,召開專題行政會,及時向區(qū)教育局上報進展情況,對新校門的建設進度及建設情況進行全程跟蹤。新校門建成后,在面對家長、師生們關于“新校門好看嗎”“新校門方便進出嗎”“新校門周邊環(huán)境怎么樣”等期待與疑惑時,成都市桂林小學用心做好向師生、家長及周邊群眾的解釋工作,及時回應各類關切。
3.多方聯動、打造“安心盾牌”。學生的安全關乎每個家庭,同樣也關乎社會穩(wěn)定,更直接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正常秩序。為了將傳統(tǒng)對立式關系轉變?yōu)楹献鞴糙A式關系,聯動起來為師生打造安心力盾,學校努力將家庭、社會力量組織起來建成共育結合體,先后組織家長代表參觀建設現場并收集新校門啟用建議,極大程度地獲得了家長群體的支持與配合;與道路施工方、新校門建設方就新校門相關事宜進行磋商,在保障施工任務順利完成的同時,切實保證師生進出校園安全。
三、實踐效果
1.重塑形象、彰顯教育內涵。秉承“耕讀為樂 詩禮成人”辦學理念,新校門的創(chuàng)新設計,“田園桂林 客家書院”的校園形象得以重塑,“啟智潤心,激發(fā)潛能,怡情養(yǎng)性,自然成長”教育內涵得以生動詮釋。
2.秩序井然、提升教育實效。新校門正式啟用后,師生都能根據通道區(qū)域安排有序出入,人車分流,路線清晰,有效緩解校園周邊交通壓力,切實增強師生、家長安全意識,提升安全教育實效。
3.環(huán)境改善、獲得家長認同。在多方聯動配合下,學校新校門得以順利啟用并運行順暢,獲得家長及周邊群眾的認可與配合,這離不開參與新校門啟用過程中所有團隊奉獻的心血與智慧,在整個家校共建的過程中,實踐家校共育,學校辦學品質得以彰顯,贏得家長及社區(qū)群眾點贊。
四、反思建議
在區(qū)教育局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新校門順利建成。新校門新氣象,它的啟用將塑造學校新的形象,提升學校新的品位,更為學校在今后處理安全問題提供了新的理念、新的視角、新的方式。多方聯動,共建共享模式的構建,將為社會呈現一個嶄新的桂林小學共育姿態(tài)。學校還將對校門周邊場地進行校園文化系統(tǒng)梳理、做好文化布置,進一步優(yōu)化育人功能,讓校園成為師生安全又溫馨的幸福家園。(魏雅莉 通訊員 劉鍵)
成都市桂林小學,用心共建新校門,同心共享馨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