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堂歷史課將地理、政治、語文、英語等學科知識相融合,打破學科壁壘,同伴互助學習,自由滲出課堂,這場“歷險”就會變得生動有趣、驚喜連連,學生能從課堂收獲頗豐,老師也能從中感受到教學的快樂。
近日,在都江堰萬匯學校匯星班便有這樣一堂快樂的歷史公開課,它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芬蘭的個性化教學方法在課堂中落地,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與老師一起打開自我,共同構建情境,共同探討問題。
老師與學生同是課堂的參與者
不僅如此,這堂課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能力、表達能力及團隊領導力、組織力等,老師需要在課堂上應對孩子們的發(fā)散思維問出的問題。
令人驚喜的是,這樣的突破型課堂,徐緣老師讓自己和孩子們都樂在其中。
徐緣老師巧妙地將明朝對外關系一課中的內容分為四個版塊:海之榮、海之怒、海之殤、海之盼,也將匯星班的30位同學分為三組,每組負責一個版塊的內容討論及結論分享,而自己則負責“海之盼”版塊的總結。
討論、剖析,最后給鄭和做了頒獎詞
海之榮部分,第一小組同學將鄭和下西洋的過程、概況、特點及意義進行了討論并分享了結果,而海之怒部分第二小組和第三小組的同學對戚繼光抗倭、海戰(zhàn)捍衛(wèi)主權的相關歷史進行了剖析。
姜思屹同學將語文知識融入歷史課堂,為鄭和、戚繼光撰寫頒獎詞。
在進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老師不再是發(fā)號施令者,也不是局外人,而是課堂的參與者之一。當老師引導學生從歷史的角度了解并認同現(xiàn)代中國的具體國情和發(fā)展道路,這是在真實情境中建構的有效學習。
在最終的海之盼部分,徐緣老師講述了中國面臨的東海及南海的爭端,融入政治熱點新聞,將目前國家的強大通過海軍力量視頻的播放展示了出來。
既是課堂亦是師生們共同探索和交流的空間
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價值信念的養(yǎng)成和樹立,終究是一個人自主建構的過程。怎么幫助孩子們自我建構,才是萬匯為家國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要點。
因此,此次歷史課的設計最后將“國家對海權的重視,致力于建設海洋強國,保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國人民的利益”作為課堂引申內容,將“強國要靠我們青年一代。鼓勵學生好好學習,積極投身于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作為課堂的升華主旨。
萬匯的課堂不是束縛孩子的禁地,而是孩子們綻放自由的天堂。民主、自由的課堂文化,為老師和學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間,讓課堂成為師生深度交流的場域,成為情感交融與美德養(yǎng)育的快樂花園。(李永 通訊員 張夢妮)
芬蘭教學方法在都江堰萬匯學校歷史公開課中精彩呈現(xiàn),芬蘭教學,都江堰萬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