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成都市建設路小學四年級的教室里,學生們舉著右手,專注地書空著生字“囊”,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齊刷刷地看著張笑梅老師,好奇地盯著黑板上的課題《囊螢夜讀》。成華區(qū)語文資深教研員余致俊老師受邀蒞臨指導課堂教學,一堂別開生面的專家指導課正在進行著。
孩子們搖頭晃腦、聲情并茂地朗讀著,一瞬間仿佛穿越到晉朝。孩子們似乎看到了用“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的車胤,親臨了求學者的房間,與車胤時空對話。
張老師帶著孩子們一邊回顧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一邊運用了組詞的方式,理解“勤”即“勤奮”、“窮”即“貧窮”、“通”即“通曉,明白”……孩子們積累了新的文言文字義,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借助注釋,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從讀到背,孩子們交流得津津有味。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孜孜求索。”建設路小學的專家指導課在這樣濃厚的研究氛圍中展開,全體青年語文教師積極參與。
課后,青年教師們以張笑梅老師的課堂為例,針對“如何教學中高段文言文”展開討論,老師們各抒己見,整個會議室碰撞著新思想的火花。
會上,學校陳紅主任為青年教師們分享了“如何層層遞進文言文課堂中的朗讀”,第一,老師一定要主動觀察學生,課堂是為學生服務的;第二,要明確初讀的標準,找準朗讀的形式;第三,可以為學生構建學習小組,讓他們在小組中學習;第四,要消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懼心理,文言文教學要為每一位學生“保駕護航”。
最后,語文資深教研員余致俊老師提出,文言文教學可以有新的方向。教師要聚焦學習內容,改變傳統思維;教師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積極探索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式,要著眼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充分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學生逐步理解文言文內容的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能力,以此為高段的文言文學習提供保障。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疫情擋不住建設路小學青年教師們求知探源的熱情。相信經過一次次地深度研討,學校青年老師將會盡快成長。(魏雅莉 通訊員 王苗羽 鐘疆龍 李鳳梅)
建設路小學,文言文,專家指導課